凭栏:一季度工业利润降超3成,烟草利润同比增近3成,走向展望
编辑:admin 日期:2020-04-28 12:52:15 / 人气:
利润同比增加两个行业,烟草制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2%。烟草不愧为跨越经济周期的暴利行业啊!
从烟草的包装看烟草的地位!
汽车制造业利润下降80.2%,高居榜首。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
其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6.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5.7%。
01
据人民银行上周五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20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一季度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
很显然,在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深度下挫的背景下,是一季度贷款猛增稳住了企业基本运转。
却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宏观杠杆率(M2/GDP)的上升。2019年年末,中国M2/GDP值为2.00,2020年一季度,将M2/GDP(采用M2/4/一季度GDP)值为2.52,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宏观经济风险增高。
从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也可以发现,居民部门贷款增速超过全口径贷款增速,这也造成了居民负债率的提高和居民净储蓄的减少。
近日,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发表的《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一文指出,居民净储蓄已经是资金供给的唯一部门,但居民部门资金净供给的增长总体上是放缓的。
0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经济研究》发表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无疑,中国央行对中国的经济和资产价格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那么从文章里窥得一丝央行思路轨迹,就是笔者认真拜读文章的动力。
文章指出:
“在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居民部门金融负债上升较快。2007年至2018年,居民部门贷款余额由5万亿元升至53.6万亿元,年均增长24.1%,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这一期间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出现较快上升,2018年末较2007年末上升了41.4个百分点。2018年,居民部门金融资金运用(资产)和来源(负债)总额分别为144.5万亿元和54.7万亿元,居民部门资金净供给为89.8万亿元,是唯一的金融资金净供给部门。由于居民部门资金来源(负债)增长快于资金运用(资产)(2018年较2007年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年均分别增长24.3%和14.7%),居民部门资金净供给的增长总体上是放缓的。”
可以发现从2007年到2018年,居民债务涨超10倍。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由资金供给者变为资金需求者。
“2018年末,政府部门金融资金运用和来源总额分别为38万亿元和49.4万亿元,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7.2%和20.8%,后者增长明显快于前者。政府部门资金运用(资产)和来源(负债)之差由2007年末的11.5万亿元下降至2018年末的-11.4万亿元。“
企业部门净资金需求从22万亿变为53.8万亿。
金融部门净资金需求变化不大,但资金来源(负债)规模狂增,从2007年的75.1万亿增加至384.4万亿,增长512%。
暴增的背后是金融部门风险蓄积。
易行长文章根据主要金融资产的实际风险归属,大体匡算了居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承担金融资产风险的情况,给出了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量化分布结构。
认为:“近年来金融资产风险明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当部分最终要由政府承担。”
文章指出风险集中的原因在两点:
1)直接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不足。
2)宏观经济运行对金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2003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处于上行期,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经济增长超过债务增长,宏观杠杆率呈下降趋势。而2008年之后,债务增长超过GDP增长,宏观杠杆率呈上行趋势。重要的问题又发生在房地产领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从2010年的25.4%升至2017年的41.5%。,居民和企业以房产抵押融资,又反过来炒高了房产价格。
“以政府信用支持和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和政府集中,并容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累积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债务杠杆风险。已有对国际上的实证研究显示,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政府债务率一旦超过阈值,可能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1)稳住宏观杠杆率。评:一季度GDP负增长而M2增幅超10%,宏观杠杆率从2上升到2.52,这似乎很难称之为稳住。
2)依靠改革开放,发展直接融资。评:股市将风险塞进投资者手中。
3)要管理好风险。评:实体、金融、疫情、社会风险并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文章来看,稳住宏观杠杆率和管理好风险都是延续多年的说辞,实际进展如何尽人皆知,最具有可行性的仍然是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股市融资,这仍将是央行寄望的重点。
但《八百年金融危机史》一书从历史角度明确指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历史周期中是交替出现的,在间接融资为主的年代,风险的发生让人们寄望于直接融资会更好的控制风险;而在直接融资为主的年代,情况是相反的,人们认为大型金融机构会比个人投资者更好的控制风险。(直接融资最扯淡的逻辑就在于,大型金融机构信息收集能力都不能控制风险,让个人投资者去控制风险?)
直接融资并不是一味神药,无论是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所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风险归谁的问题,而是风险多大的问题。
况且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从来都是金融市场的难题,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法制健全背景之下,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是否有匹配的可能?是收益让投资者乐于主动承担风险?还是不良机构欺骗投资者承担与收益不匹配的风险?
工业企业单季度利润下降36.7%,发展股权融资还有没有投资者入场?
很显然,正常情况下投资者入场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但还有非正常情况,就是以放水吹起股票价格,制造股市幻象,诱导投资者下场承接风险,也可以转嫁金融业风险。
03
单从政策动机理解的话,有驱动股市走牛的动机。
发展股权融资迫切需要股市牛市的配合,但股市牛市无非是企业基本面和宏观印钞量。
从企业基本面来说,工业企业单季度利润下降36.7%,有什么基本面?
从宏观印钞量来说,这个增速还是比较高的,但宏观印钞量也受到外储和汇率的制约。
虽然有政策动机驱动一个股市牛市,但实际在受外储制约情况下还是很难的,这首先表明股市牛市几不可期,其次表明的是金融业风险在目前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塞出去的。
金融业的风险最终必然是政府的风险,政府的风险最终必然是全民的风险。
政府风险最终必然采用债务货币化解决(99年剥离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再贷款5700亿就是债务货币化),驱动通胀全民消化债务。
如何应对这种情景?
04
一点点求生欲,我就不乱飞口水了。
达里奥在最新一篇文章中剖析了货币、信贷和债务相互关系,以下达里奥文章原文,可供参考。
1) 以史为鉴,我们不应该依靠政府在财政上保护我们。相反,我们应该期望大多数政府滥用其作为货币和信贷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特权地位。历史上没有一个政策制定者拥有整个周期。每个人都仅仅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2) 更糟糕的是,政府还必须救助那些破产会损害金融体系的债务人。因此,他们往往会陷入比个人、公司和大多数其他实体更大的现金流困境。换句话说,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政府都在其行动中积累了债务,并成为了一个大债务人,当债务泡沫破裂时,通过印钞和贬值来拯救自己和其他人。
3) 记住,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总是有限的,因为数量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4) 普通公民并不了解这种货币和信贷的动态是如何运作的,但他们却以高通胀和高利率的形式感受到了它,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问题。
5) 美联储和其他中央银行得以创造大量以美元计价的货币和信贷,从而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从美元和美元债逃向商品、服务以及黄金等可以对冲通胀的资产。
6)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通常会继续直接或间接地印刷货币和购买债务,并禁止资金流入通胀保值资产、替代货币和替代货币市场。